华体会体育官网

华体会体育官网

马尔克斯为何不让中国出版《百年孤独》?去世前为何因一小伙改口

来源:本站添加时间:2022/09/19 点击:3

  马尔克斯为何不让中国出版《百年孤独》?去世前为何因一小伙改口1967年5月,《百年孤独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。几天后,这本书传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,一个属于加西亚·马尔克斯的时代宣告来临。第二年,马尔克斯便被列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。

  但是,评委们却认为马尔克斯还是不够分量。所谓的不够分量,并不是说作品质量不行,而是他的作品太少。因此,直到1982年,马尔克斯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。据说,马尔克斯得知获奖消息后说的**句话是:我再也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了!

  带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,马尔克斯与《百年孤独》来到了中国。当然,不是马尔克斯和《百年孤独》主动过来的,而是出版商和翻译者将人家带过来的。时至今日,中国的出版商仍紧盯着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。

  当时出版了《百年孤独》的商人们挣了多少钱,这已无从考证。但能够确定的是,《百年孤独》对中国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。就拿著名作家来说,我们便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,莫言、陈忠实、贾平凹、余华、格非、阎连科、苏童、王安忆……

  许多年以后,面对行刑队,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仅仅是这个经典的开头,便使无数读者魂牵梦萦如痴如醉,甚至使陈忠实、余华等中国作家直接拿来用在自己的小说中。比如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的开头,就是这句线年,被诸多中国作家视为“文学教父”的马尔克斯**次来到了中国。遗憾的是,马尔克斯的初次中国之行非常不愉快,以至于他离开时抛下了一句狠线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作品,尤其是《百年孤独》

  1990年马尔克斯来中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,竟让他说出那样的狠话?那位让马尔克斯收回狠话的小伙子是谁?他又是怎样做到的呢?《百年孤独》又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,竟能打动如此多的读者和作家?想要弄清这些问题,且看下文分解。一、马尔克斯初次来到中国,看到满大街的盗版书籍,气得放下狠线年,著名导演黑泽明邀请加西亚·马尔克斯前往日本访问。结束日本之行后,马尔克斯来到了中国。

  1992年,中国加入了三大版权公约,近百家中国的出版机构对马尔克斯伸出了引进版权的橄榄枝。但是,马尔克斯宁愿放着中国那么大的阅读市场不要,宁愿损失成百上千万的收入,也不愿意收回之前放下的狠话,颇有“你们不是有盗版书看么,还要正版做什么”的意味。

  1996年4月23日,这一天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,也是马尔克斯的新作《绑架逸闻》的全球首发日。发布会上,有记者问起马尔克斯作品的中文版权问题,马尔克斯则毫不客气地批评中国的盗版问题,直接称中国为“海盗国家”。马尔克斯的话虽然说得难听,但盗版问题确实也一直是困扰中国出版的重大问题。本世纪初中国想要加入WTO时,盗版问题便为知识产权谈判带来了很大的阻碍。

  1990年之后的20年里,有将近30个不同版本的《百年孤独》中文版被印刷出来,流入了各大书店的销售渠道。而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、《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》以及各种中短篇小说集,在中国也纷纷被翻译出版。就连语文教科书中,也节选了《百年孤独》**章的内容。

  二、中国小伙用六年时间打动马尔克斯及其版权代理人,*终让马尔克斯收回狠话

  很多读者并不知道自己看的是盗版书,也不知道马尔克斯并未给中国授权出版他的小说。但是出版业和文学界的人对此却非常清楚,只不过平日里避而不谈罢了。马尔克斯作为在中国*畅销的外国作家之一,却根本没授权中国出版他的作品,这对中国出版业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讽刺。也曾有一些出版社试图说服马尔克斯的版权代理人,但都无功而返。

  陈明俊出生于1969年,自幼聪明好学、喜欢读书。1987年,18岁的陈明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。毕业后,陈明俊被分配到了金华中学。陈明俊是个文艺青年,理想并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,而是诗和远方。因此,他在工作一年后就离职去了北京。

  陈明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,在90年代末期开始准备筹建“新经典工作室”,期望打造一个优质图书平台。2002年,陈明俊创建新经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这就是著名的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。

  作为一个热爱《百年孤独》的文学青年,陈明俊创建图书公司之后*想做的事,就是想得到马尔克斯作品的中文版权,出版发行正版的中文版《百年孤独》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等书籍。因此,公司刚成立不久,陈明俊就给卡门·巴尔塞伊丝写信,希望购买《百年孤独》的中文版权。

  除了给卡门写信之外,陈明俊也直接给马尔克斯本人写信。2008年,陈明俊在给马尔克斯的信中写道:

  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“大师”,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,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“大师”向您致敬。我们相信,如果您听到了,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,大声喊道:你好,朋友!陈明俊这封信言辞恳切,而且用的是文人之间的交流方式,加上六年来的努力,*终打动了已经81岁高龄的马尔克斯。

  据说,引进《百年孤独》的版权费高达数百万美元。对此,陈明俊并未正面回应,只是这样说道:

  总之是个天价,但还好,一来我们公司还不至于为此砸锅卖铁,而且有能力为上一代国人还债,让世界级的大师改变对中国的印象,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,我开心……并不是高版税起了作用,而是我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以及六年来写的信起了作用。确实如此,马尔克斯如果是那种会被金钱打动的人,过去二十年为何不授权?况且,马尔克斯的书在全世界都卖得很好,他并不缺钱,绝不至于在80多岁时还为钱而折腰。

 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这部正版的《百年孤独》面世仅仅四个月,就创造了80万册的销量奇迹。要知道,这部正版书定价比一二十块的盗版书要贵两三倍。对此,陈明俊表示:

  中国读者的基本品味还在,有道德判断的底线,很多人其实早就看过盗版的《百年孤独》,但仍然买一本正版的来表达对马尔克斯的敬意。

  有人可能会说,中文版《百年孤独》不过是借着“**个正版”的噱头才卖得好。事实绝非如此,正版《百年孤独》面世后的十年里,每年都高居销量排行榜前列。

  那么,《百年孤独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?它对中国读者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?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,下面尝试着回答一下。

  《百年孤独》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,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,人物众多,情节曲折离奇,故事引人入胜,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历史的风云变幻。1982年,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授奖理由:《百年孤独》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,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*纯粹的现实生活。

  ,这句话不仅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时空,还塑造了一个无比真实的人。现实中的我们,不就是那样背负着往事活着,总是会在某个瞬间忽然想起过去;也总是会在现在想象未来的情景,想象未来的自己会怎样。过去、现在和未来加在一起,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。在马尔克斯之前,几乎没有作家能在作品中体现出这样的真实而完整的人。

  正是因为《百年孤独》不仅以全新的方法讲述了故事、刻画出了真实而完整的人,还揭示了命运和人性深处的本质秘密,所以全世界的读者都难以抗拒它的魅力。

  万隆还在校对《百年孤独》的文稿,我就期盼着先睹这部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世界文学名著

  《百年孤独》不仅是拉丁美洲的现实,而是可应用于一切生存,小至一个生命,大至一个帝国。

  有太多的名人对《百年孤独》发表过看法,可谓是数不胜数。当然,*为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评价,而是我们自己对《百年孤独》的看法,而是我们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、理解到了什么。